Gitlab CI Setup
Gitlab 有一套内置的 CI 系统,相比集成 Jenkins 来说更加方便一些,用法也稍为简单。以下是搭建过程。
前置准备:须要准备一台用来跑 CI 任务的机器(可以是 Mac / Linux / Windows 之一)。
Gitlab 有一套内置的 CI 系统,相比集成 Jenkins 来说更加方便一些,用法也稍为简单。以下是搭建过程。
前置准备:须要准备一台用来跑 CI 任务的机器(可以是 Mac / Linux / Windows 之一)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是一部好电影。
影片最打动我的一段,是小吕请勇哥去他家吃饭的那几分钟。这些小人物倾家荡产,拼了命地活着,到底只不过就是为了一些「小事」而已。不然何苦呢?得了绝症的小吕幸福吗?从某个角度看,他非常幸福:有一个至死都不离不弃的爱人,还有一个至少到现在为止都健健康康的孩子。但生活就是这样残酷。
吃不起特效药的人,去抗议药厂卖天价药,对于不幸的患者来说,我命都快没了,管你是对是错呢?影片故意刻画了一个近乎反派立场的药厂,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我们要记住:真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是药厂。它卖天价药,卖任何价格,都没有问题,你永远不知道药厂为了第一片药付出了多少。至于吃不起,那是你的问题。就像影片说的一样:穷病,没法治。
影片从「病」这个角度,揭露出了绝大部分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些无奈。除非你有钱到刘强东这种程度,否则这个世界上总有你付不起的代价,这一刻是公平的。
这部电影好就好在,它选取了一个能够引发共鸣,但又值得深思的角度,同时把故事给讲好了。其实真的不难,真心希望它能够赚一笔大的,让大家以后都有样学样,多拍点有营养的东西。
PS. 毕导可以出来点评一下了,我猜这绝对又是境外势力的阴谋?
微信没有为 Linux 提供桌面客户端,可用的替代方式有:
但是每种方式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。网页版总是嵌入在浏览器中,用起来不太方便;第三方客户端安全性无法保证;自己做一个客户端又太麻烦。
然而,实际上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式:通过 Chrome 将网页直接转化为桌面应用。
原文地址(需科学上网):React Native Text Inline Image
RN 版本:0.49
图文混排(在文字中插入图片,并保持正确换行)是客户端普遍的需求,但在 RN 中它有一点问题,具体表现在 Android 平台下图片显得异常的小,并且相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表现也不尽一样,而 ios 则表现正常。
使用 ReactNative 开发半年有余,本文是作为一些简单的感想。
官网简介:
Build native mobile apps using JavaScript and React.
简约,不简单。看着很牛逼,但实际用起来总是差了点意思。
总而言之:帮你节省时间的同时,隐藏着无处不在的坑。
自动高的 Webview 实现方式其实跟 iframe 无二,无非是计算其内容高度后再赋值给容器样式。但是普通的办法实际上用起来差强人意,其问题主要体现在页面加载过慢,需要整个页面(包括图片)加载完成后才能计算出高度。而实际想要的效果往往是跟普通“网页”的表现一致,即:先加载文字,图片等内容异步加载、显示。在尝试了多款开源解决方案后,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,因此有了自己动手的想法。
不过本方案目前也只适用于自己拼接的 HTML,不适用于直接打开链接的 Webview,应用场景主要是在 ReactNative 应用内打开由 CMS 编辑的类新闻页面。
Moment.js 是一个流行的基于 JavaScript 的时间处理工具库。应该是一个从 2011 年开始启动的项目,至今它的 Github repo 也有了 3w+ 的星星,可以说在前端界人尽皆知了。反正我自从用了它基本上就没再接触过其它的相关库。
但最近我却对它的看法却产生了些许改变。原因是,它的 API 设计给使用者埋下了巨大无比的坑,简单来说:“名不副实”。
因为各种烦人的原因,公司搬家后到新办公室第一件事先把老电脑格了。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放弃了重装 Windows,支持我做出选择的原因有几:
本文是办公室适用(对我来说)的安装记录。
今天是 2017 年的最后一个(法定)工作日。做个简单的总结。
先对比一下去年的自己与目标:
大概就这些。
我个人非常喜欢冯导的这部电影。
我的理解,这部电影的内容、主题,就跟它的名字一样,芳华。虽然我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,但是我也许可以理解那些都是什么。电影把一代人最美的形象,最好的年华,最真的梦想,展示给了我们看。相信这一点没有争议,不用过多解释。
至于其它的,我觉得都不重要。
有些人在这个故事里看到的更多是人的「恶」。如林丁丁,如红二代,如政委。认为所谓的「战友情」不过是镜花水月。但是,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?
在电影里面,最终没有任何事情被追究,就连「迫害」了刘峰的林丁丁,最后也能被拿来给受害人打趣,然而我并没有觉得有任何反感之处。
人不就是这样的吗?当你对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,就理应承担造成的后果。认真就输了,可谓一语成谶。既然是自己酿成的错,有什么好追究的呢?
百年以后,没有人会记得这些人当年的那些点点滴滴的琐事,善也好,恶也罢,大概都已经如萧穗子散落的情书一般,仿佛从来就没有存在过。即使是残酷至极的战争,也终究会被人遗忘。
也许能留下来的,也不过存在于现实与记忆中的,一代又一代人的最美的芳华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