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得纪念的时刻
昨天正式受邀(实际上是我申请的)进入了 vuejs 组织。虽然目前只是 doc team,但是我相信以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。
正确来说 Node.js 是不存在没有包管理器的时期的。从 A brief history of Node.js 里面可以看到,当 2009 年 Node.js 问世的时候 NPM 的雏形也发布了。当然因为 Node.js 跟前端绑得很死,这里主要谈一谈前端在没有包管理器的时期是怎样的。
那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:
四个字总结:刀耕火种。 模块化管理?版本号管理?依赖升级?不存在的。当然,那时候前端也没有那么复杂,这种模式勉强来说也不是不能用。
之前在 WSL on Windows 10 中尝试了 WSL,但是几经周折最后发现问题比较多,用得有点难受。最后还是换回了 windows。
注意,后面的 C:\cygwin64
换成实际安装路径。
注意里面填的是 C:\cygwin64\bin\env.exe CHERE_INVOKING=1 /bin/bash -l
,这样才能在项目目录打开终端:
可以建一对新的 key pair,也可以直接使用 windows 下面建好的。
如果要使用 windows 的,只需将 .ssh
文件夹下面的内容复制到 C:\cygwin64\home\user\.ssh
即可。
博客迁移至 Hexo。主要原因是:
$posts
变量被移除了,而该主题的首页依赖这个变量做渲染);@media (prefers-color-scheme: dark) {
html {
filter: invert(90%) hue-rotate(180deg);
}
img, video, svg, div[class*="language-"] {
filter: invert(110%) hue-rotate(180deg);
opacity: .8;
}
}
具体效果参考本站(打开系统级别的暗黑模式)。 解释:
invert
将所有色值反转,hue-rotate
将黑白以外的其它主色调再反转回来(防止页面主题色出现大的变化);invert
通常取值为 100%
,但是这样反转得到的黑色往往太过黑,眼睛看起来有点累,因此我觉得 90%
是一个更合理的值;90%
,则图片等元素需要反转 110%
;div[class*="language-"]
对应的是本站 (VuePress) 上的代码块。我的 golang 学习笔记。好几年前就说要学了,现在终于兑现。
其实不需要装任何插件,IDE 自带的 Markdown 插件即可支持该操作:
img.png
(如果已存在,则会加自增后缀),以及相应的 Markdown 标签 
。但是,默认的插件不能配置保存路径(只能是 markdown 文件所在的路径),也不能配置命名规则,因此找了一个插件来增强这个功能。
关于 React Hooks 与 Vue Composite API:
二者为了共同的目的,在接近的时间点,以非常相似但是又带有本质区别的方式,推出了各自对于未来前端代码结构发展的新思路。本文在对二者做一些简单介绍的同时,也会重点关注二者之间的统一与区别。
在不想全局 vpn 的情况下,可以用 host 加速。
该方法主要利用 github.com/ineo6/hosts 的 hosts 文件,国内镜像 gitee.com/ineo6/hosts。
手动复制 hosts 的内容,并粘贴至对应操作系统的 hosts 文件内。